我的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嗎?
撰文者 吳泓熹醫師
家長帶著孩子前來看診,無奈地講述孩子被老師說在學校上課總是分心,在座位上或摸東摸西,或扭來扭去,愛跟同學講話;回到家像是有發洩不完的精力跑跑跳跳,該寫功課時卻又拖拖拉拉,半天擠不出一個字,有時連作業本或聯絡簿都沒帶回家。父母疲於時刻叮嚀督促孩子完成日常分內工作,還得承接老師回報的種種在校狀況,常常感到煩躁且無力;而孩子則是反覆接收到家長和老師的叨念責備,卻難以解釋自己為何會做不到同齡孩子可輕鬆應付的事情,而產生挫折、自卑甚至疏離、甚至疏離、叛逆。
以上這些都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以下簡稱ADHD)孩子的日常情景。ADHD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,意即孩子的腦部在發育過程中出現功能的缺損,這個缺損主要是在前額葉主掌的「執行功能」,包括自我覺察、衝動控制、問題解決、情緒調節等,所以臨床上會看到孩子出現一系列關於難以維持專注力,過動及衝動的症狀,都是自我控制及調節的功能不佳的結果。ADHD權威Dr. Barkley曾在書中形容,這群個案就像是患上「時間之盲」,對於從過去的經驗記取教訓,對可預見的未來做出準備都可能困難重重,僅能就當下的情境或刺激做出反應。
目前的醫學研究認為,這樣的功能缺損絕大部分起因於先天的基因遺傳,少部分來自生命早期的感染、腦傷或毒物暴露(包括菸、酒、重金屬等)。尚未有明確的證據顯示,ADHD與生長環境、飲食或教養模式有直接的因果關係,然而,這些因素仍可能影響ADHD的病程及嚴重度。
ADHD造成的症狀,並非只是孩子不願意努力或不聽話,就像我們能理解近視的人看不清楚是因為生理上的限制,不會對他說「你認真一點、用力一點看,就會看清楚了。」這樣的話,ADHD的孩子一樣需要被理解,並被正確的診斷和治療,就如同給他一副眼鏡,讓他的世界得以清晰明亮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