映煦專欄

家長帶著孩子前來看診,無奈地講述孩子被老師說在學校上課總是分心,在座位上或摸東摸西,或扭來扭去,愛跟同學講話;回到家像是有發洩不完的精力跑跑跳跳,該寫功課時卻又拖拖拉拉,半天擠不出一個字,有時連作業本或聯絡簿都沒帶回家。父母疲於時刻叮嚀督促孩子完成日常分內工作,還得承接老師回報的種種在校狀況,常常感到煩躁且無力;而孩子則是反覆接收到家長和老師的叨念責備,卻難以解釋自己為何會做不到同齡孩子可輕鬆應付的事情,而產生挫折、自卑甚至疏離、甚至疏離、叛逆。

親子關係的經營沒有標準答案,但可以從日常互動中不斷優化。你是否曾懷疑自己「這樣教對嗎」?是否也常因溝通卡關而感到挫折?本篇帶你透過五個關鍵問題,重新檢視與孩子之間的關係,找到更有彈性、更有溫度的教養方式。

總在月經來前變得煩躁、憂鬱,甚至對生活感到無力?你不是「太敏感」,而是身體在發出求救訊號!本篇帶你深入了解經前症候群(PMS)與經前不悅症(PMDD),從認識症狀到實用改善方法,讓妳不再每月與情緒苦戰,輕鬆找回身心平衡。

高功能憂鬱症患者表面正常,內心卻長期低落、疲憊,難以真正感受快樂。因仍能維持日常功能,常被忽視。若未及時治療,將影響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。透過專業評估與治療,可有效改善,幫助自己或親友重拾心靈平衡。